小雁塔

412位用户点评

开放时间:9:00-17:00

游玩时长:1-1.5小时

地址:西安

网友点评
  •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荐福寺内,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,也称“荐福寺佛塔”,自唐代保存至今,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,原有15层,现存13层,高43.4米,塔形秀丽,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,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 现在的小雁塔为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,因此为了光线好,我们先参观了小雁塔,再去的西安博物馆(5点半闭馆)

  • 抬头仰望,这玲珑秀丽的小雁塔,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。在苍翠中,显得更加灵动与精致。

  • 小雁塔还是很不错对的,比较秀气。当然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。离西安博物院比较近,走过去就好。 小雁塔虽然没有大雁塔那么大,那么气势磅礴,但是给人的感觉更加秀丽,对于我这种要装文艺青年的人,当然是更加喜欢小雁塔的这种感觉。

  • 小雁塔虽然没有大雁塔那么大,那么气势磅礴,但是给人的感觉更加秀丽,对于我这种要装文艺青年的人,当然是更加喜欢小雁塔的这种感觉。

  • 小雁塔是位于西安市荐福寺内的一座佛塔,正式叫法应为“荐福寺佛塔”,属于保护比较好的唐代古塔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建于唐代景龙年间。塔原有15层,现存13层,高43.4米。小雁塔的塔形秀丽,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。小雁塔及其古钟即“雁塔晨钟”列入“关中八景”。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,不过我个人建议这里在外面看看就可以了,门票好像是几十,忘了(我不要门票,所以经常忘了门票价格,呵呵)。

  • 小雁塔正式叫法应为“荐福寺佛塔”,属于保护比较好的唐代古塔,建于唐代景龙年间。塔原有15层,现存13层,高43.4米。小雁塔的塔形秀丽,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。

  • 如今荐福寺内庭院肃穆雅静,夹道古槐、古楸,树龄皆有千年左右。 小雁塔:走近一些,塔身秀丽舒畅的曲线便落入了公园的池塘之中,相映成趣。

  • 小雁塔:走近一些,塔身秀丽舒畅的曲线便落入了公园的池塘之中,相映成趣。

  • 小雁塔位于中国西安市荐福寺内的一座唐代密檐砖塔,也称“荐福寺佛塔”,自唐代保存至今,是世界文化遗产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建于唐代景龙年间。塔原有15层,现存13层,高43.4米。小雁塔的塔形秀丽,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,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小雁塔及其古钟即“雁塔晨钟”列入“关中八景”。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。现在的小雁塔为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,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
  • 比起大雁塔,我个人更喜欢小雁塔。虽然它的建筑有点残缺,它甚至都没有顶,但真是这封残缺让我觉得它更真实!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,塔身每层叠涩出檐,从下往上逐层内收,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;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,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,雕刻极其精美,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。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,设有木构式的楼层,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。到了塔顶有个仅容一人宽度的洞口可以走出塔顶,其实有点好奇,下雨天这个漏顶是怎么防雨的?

  • 门票价格

        50元;学生票、儿童票25元;包含项目:西安博物院,小雁塔景点,登小雁塔。持2008年陕西旅游年票不限次数免费参观(不含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假期,截止2009年3月30日)。     开放时间:9:00-17:00     电话:029-87811081

  • 景点介绍

   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(707—709),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,位于大荐福寺内。
   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,创建于公元684年,原名献福寺,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,是唐高宗生日,宗室皇族为他“献福”而建造的。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。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,睿宗文明元年(公元684年)立为大献福寺,武则天天授元年(公元690年)改称大荐福寺。唐中宗再次登基后,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,塔园大门向北开,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。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,塔寺和一,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,原高十五层,现余十三层,高43.38米,共 15级,现存13级,其平面呈正方形,底边各长11.56米,每层迭涩出檐,南北两面各开一门。底层南北各有券门,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。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。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,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,艺术价值很高。塔身从下面而上,每一层都依次收缩,愈上则愈细,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,显得格外英姿飒爽。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,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,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。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,已残缺不全,模糊不清。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,塔形似大雁塔,因塔身小,故称“小雁塔”,比大雁塔年小55岁,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,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,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,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,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。